查看原文
其他

世界看湖南丨铜官守艺人:燃千年窑火 重现大唐制陶盛景

世界看湖南 湖南国际频道 2023-07-05

点击名片,关注湖南国际频道,世界潮我看!


铜官陶器自土里来,向火里去

由匠人揉进历史的余温

曾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

时光更迭,有人依然坚守

用精湛的技艺续上断奏的制艺和弦


千年前的窑火

在铜官陶艺人们的心中熊熊燃烧

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

复兴铜官窑,重现大唐制陶盛景的梦


今天《世界看湖南》

我们继续走近铜官窑

寻古溯源长沙窑大唐盛况

细听制陶守艺人的传承与创新


▲ “黑石号”出水“草市石渚”瓷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


黑石号

1998年,在印度尼西里勿里洞岛(Belitung Island)附近海域,当地渔民捕鱼时发现了散落于海底的大量瓷器。同年9月,德国一打捞公司和澳籍海洋考古学家对该处海域展开打捞工作,出水了一艘唐代沉船,由于出水地点附近有一块巨大的黑色礁石,这艘沉船因此得名“黑石号”。


千余年前的黑石号沉没了,留给千多年后的现代人最震撼的远古大礼——满载的长沙铜官窑瓷。


▲ “黑石号”出水“孤雁南天远”瓷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


数量惊人的瓷器、珍贵的金银器、铜镜和唐代钱币,总数达到67000多件唐朝“货”物从黑石号中被打捞出来,其中56500多件瓷器均产自长沙铜官窑,占比84%以上。



长沙铜官窑作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“外销瓷”,是中晚唐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之时活跃的弄潮儿,是当时赫赫有名的“Made in China”,是“湖南制造”的世界骄傲和经典记忆。


铜官古镇的制陶习俗起源和兴盛于大唐,由于战乱等原因,“人人制陶”的盛况仅仅在它兴起的两百年后就已不复。时代在变迁,现在的制陶工匠们为更好地弘扬制陶技艺,也在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。


第三代“泥人刘”:刘坤庭



“北有天津泥人张,南有望城泥人刘。”


1963年,刘坤庭出生于薪火相传的陶瓷世家,祖父刘子振是长沙铜官窑技艺继承人、湖南第一位工艺美术大师,有“泥人刘”之称。


一千多年前铜官窑的陶瓷,主要是生活用具和泥塑、泥玩两大类。铜官窑最为古老的泥塑技艺,以手为捏胚的主要工具,讲究形似,而不太注重神韵。手一捏,指甲一掐,竹签微微修型,手下泥塑神韵栩栩如生。神韵的注重,是铜官窑“泥人刘”一派最大的特色。


▲  第四代“泥人刘”刘嘉豪(左)与第三代“泥人刘”刘坤庭(右)


历经千年的传承,“泥人刘”在保留捏胚技艺的同时,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为迎合现代人的审美,刘坤庭创作了名为“新时代”的系列作品,在传统上面也有一些延伸,更加适应现在的市场。



铜官老街于唐代基本形成,迁客商贾、黎民百姓,是老街最早的烟火。如今,老街仍在,烟火气不断,一间间大小不一的陶瓷工作室、一件件形态各异的陶瓷制品、一位位在传承和创新间逐梦的陶瓷手艺人,形成了特色的陶都风情。



历史的长河中

铜官窑再次兴起

这条古代丝绸之路

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


铜官的制陶匠人

历经千百年的历练而代代传承

完成了从技到艺的转变

艺术风格百花齐放

让铜官窑的大唐制陶盛景

在当下依旧焕发蓬勃生机


更多精彩内容

敬请关注《世界看湖南》


收看方式:湖南国际频道现已覆盖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,电视用户可调频进行收看,网络用户可通过芒果TV的“直播页面→电视台→国际频道”(或点击文章末尾“阅读原文”)进行在线收看。


 

湖南山水人文/湖南经济发展/湖湘精神

全面反映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丰硕成果

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

湖南国际频道湖湘文化带纪实性外宣窗口栏目

每周四18:20

世界看湖南,越看越好看!



监制/任帅

主编/谌伟春

编辑/李蕾蕾 陈骏一(实习)


// 点击图片 更多精彩 //

👇

世界看湖南丨长沙铜官窑:跨越千年,窑火不断

世界看湖南丨 走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,听听这叮叮当当的声音…

世界看湖南丨 靖州杨梅香满园 甜了舌尖富了农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